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期末報告討論時間

我們可以利用下課的時間向老師討論
大家可以想想主題以加快討論速度
明天麻煩大家到齊喔!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Megawati

梅嘉瓦帝 (Megawati) 是印尼有名的政治家,出生於著名的政治世家,其父 Sukarno為印尼第一任總統。梅嘉瓦帝是印尼反對黨PDI-P (Indonesian Democratic Party – Struggle, 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n ) 之領袖;在2001年7月上任印尼總統,為印尼第一個女性總統,也同時為第一個在印尼獨立後出生的統治者。


1947年1月23日,曾於荷蘭政府殖民期間宣布印尼國家獨立主權的前總統Sukarno和其九任妻子之中第三任的Fatmawati,生下這名在印尼政治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一位印尼女總統。身為如此一個顯赫政治世家長女的梅嘉娃蒂,自幼便在印尼(同時也是荷蘭殖民史上)重要的Merdeka Palace中成長,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喜好舞蹈與園藝,並且從小便能在父親與眾人面前自信的展現自我。

19歲那年,父親領導的政權受到Suharto軍政府的推翻,從此Sukarno政治勢力一蹶不振。這樣的家族勢力沒落,使得在Bandung的Padjadjaran University念農藝學的她,於1967年面臨第一次的大學生涯中斷。1970年,父親Suharto過世之後,梅嘉瓦帝到University of Indonesia繼續攻讀心理學,卻仍於兩年後休學。梅嘉是一名穆斯林與爪哇信念(Javanese beliefs)的具體實踐信徒。

梅嘉瓦帝1999年開始為Abdurrahman Wahid 政權效命,當時她被委任為副總統,直到2001年Wahlid下台。2001年七月大選印尼民主黨獲勝,54歲的梅嘉娃蒂放下柴米油鹽、脫下圍裙,從家庭主婦轉身一躍,從Abdurrahman Wahid手中接下總統大位,成為印尼政治史上第一位女性領導人。在2004年的總統重選中,梅嘉瓦帝在第二輪裡被對手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擊敗,黯然下臺。原因可歸因於伊斯蘭選民對男性候選人的偏好以及梅嘉瓦帝平庸的政績。

在梅嘉瓦帝的治理下,從Habbie與Wahid時期即開始的民主改革緩慢地延續。她似乎僅將自己的腳色視為國家統一的象徵,因此極少插手政府事務,主要是互助合作部操持了政務。軍隊雖然在Suharto死後失去了中央的關注,但依然保持其影響力。貪污腐敗持續在印度蔓延,但一般認為此與梅嘉瓦帝無關。部份的印尼學者將梅嘉瓦帝這樣的治理心態歸因於瓜哇神話。在神話中,梅嘉瓦帝的父親Sukarno被視做賢王,而Suharto則是篡奪王位的邪惡王子,因此梅嘉瓦帝即是前來復仇的女兒。當她成功獲得國家領導權之日,她即心滿意足並將政務交付他人。因此長期關注東南亞事務的知名民族主義學者Benedict Anderson曾將Megawait的名字戲謔為 ”Miniwati”。有關經濟問題上,印尼的經濟表現在2004年時已部分回復到1997年金融風暴前的水平,但失業率和貧窮問題持續存在。

在2004年由富比世雜誌 (Forbes Magazine) 所選出的「全球百大權力女性」名單中,梅嘉瓦帝名列第八。雖然之後總統光環不再,然而梅嘉瓦帝所代表的政治形象是印尼女權興起的象徵。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柬埔寨生態環境問題

        60年代,柬埔寨國土表面的大約3/4是森林和叢林。但是,在過去二十年的內戰當中,受到了極大的毀壞。從1970年到1975年,大部分叢林地區被戰機猛烈轟炸。在從1975年到1978年的波爾布特政權期間,紅色高棉(KhmerRouge)令柬埔寨人民淪為奴隸,以實現他們創造一個人人平等的新烏托邦社會的理想。人們為了躲避戰亂而遷徙,數以百萬公頃的林地被清出以供耕種或用來為被遣送的人們建造新村。為了重建毀於內戰期間的基礎設施,森林和佛教寺廟土地上的樹木遭到砍伐。1979年1月,紅色高棉垮臺,但是內戰仍在繼續,森林的毀壞也在繼續。

        森林長期以來一直是柬埔寨人民生活中的一個關鍵部分。一個木製或者竹制的搖籃,然后是一間木屋,而在生命終結之時,則是一具棺木或者火葬儀式上的燃木。森林也是人們賴以生活的一種基本資源,為人們提供食物和醫藥。從歷史早期至今,柬埔寨人民基本上一直居住在木造房屋裡。在吳哥時期,除了獻給婆羅門諸神的廟宇、佛教寺廟和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築如醫院、旅客館所和橋梁是磚石建成之外,幾乎是木造房,連國王的宅邸也是木製的。

        19世紀末法國殖民者到來之後,大部分位於城鎮的房屋都以磚瓦和水泥構建,而在農區,木材仍然是主要的建材,不僅被用來建造房屋,也被用來建造橋梁、船舶、牛車和製造農具。
        90年代,隨著柬埔寨的對外開放,森林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開發。全國各地都有新的木材工廠,沿海則開鑿了大量的養蝦池,為此毀壞了許多紅樹林。對窮人來說,砍伐幼材作燃料是他們日常生計的一部分。因此,專家們估計柬埔寨的森林現在僅存30%。如此大規模的毀林,破壞了降雨規律,導致乾旱和洪水,已經引發越來越多的食物短缺和饑荒。

(摘自http://big5.fjnet.com/gate/big5/www.wbf.net.cn/wbf/hb/18047.htm)
        雖然為了限制對森林的破壞,有關當局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1996年頒布了的《環境法》,但是還是無法有效的制止,貧窮加上政局的不穩,光是求溫飽安全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是環保問題。以目前的狀況,倚靠政府似乎是不太可能,若要暫緩柬埔寨環境的悲歌,先解決人民生活問題應是首要關鍵。


莉瑩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吉隆坡的發展


吉隆坡的城市發展

   在查資料的時候首先看到這個影片:
  
   這是吉隆坡機場捷運的畫面,雖然是較為便宜的高架式捷運,但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甚至其他亞洲國家相比已經是相當進步的ㄧ項都市工程,那麼吉隆坡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華人礦工的貢獻
   吉隆坡其實也是個受華人文化影響相當大的國家,並且保有馬來式的文化藝術風格,過去無政府的時候是藉助幫會的影響力來管理錫礦,這大約是在19世紀的事,不過因為如此,在19世紀中也曾有為了爭奪錫礦業而發生的長期內戰,吉隆坡因此多次易主會被焚,之後由到當地發展的華人葉亞中增建才恢復大約的規模,此時的建築風格仍是以馬來式的風格為主,發展還算健全。

     英國的介入
    不過因為當時南渡的華人多數是礦工身分,一直到英國人參政吉隆坡才開始有規劃。對其最有貢獻的當屬兩位英國官員Frank A. SwettenhamWilliam E.Maxwell,英國是用內戰的理由接管了政權(當然背後另有居心),並且為了遠離原本的地方政府所以從巴生搬至吉隆坡,這才是吉隆坡正式發展的開始。

    英國廣建鐵路並重建市街與衛生條件,吉隆坡才逐步成為貿易中心。後期在英國官員的努力下,也拆除了不合規定的建築,設定騎樓的種種限制,並計畫建立「永久性」的建築和新辦公大樓,這個時期約莫在19世紀末,吉隆坡的條件才逐漸成熟。

    現今的吉隆坡
  
    經歷過不同文化洗禮的吉隆坡建今仍融合不同文化的特色,特別是高樓與傳統建築的共處並無互相牴觸之處,是很特別的城市,在維護古建築的過程中,科技也一邊進行著,例如無線網路的建置和本文開頭的機場捷運等等,吉隆坡的發展計畫既詳盡並宏觀。

相關影片:
建立無限網路的新聞:

補充:
抱歉剛剛我眼睛脫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mNJ7vv3dqE

影片我抓下來轉檔看看





子玲


參考資料:
---
吉隆坡都市發展講座‧原文刊載於東方日報20051022

吉隆坡經濟情況

吉隆坡和鄰近區域是馬來西亞境內工業化和經濟規模最快速發展的區域。雖然聯邦政府已遷往Putrajaya,但部份機構如馬來西亞中央銀行以及絕大多數的使館、辦事處依然設立於吉隆坡。


吉隆坡也是國內各項產業的中心,如金融、保險、地產、媒體以及藝術產業。舉例來說,馬來西亞的證券交易所(Bursa Malaysia)位於吉隆坡,是當地核心的經濟活動之一;鄰近區域Sepang設有吉隆坡國際機場。多媒體走廊的設置以及巴生港的擴建(Port Klang)更加強化了吉隆坡的經濟地位。

根據兩千年的統計資料,吉隆坡的人均GDP為30,727令吉(RM),並以6.1%的比率持續成長,總體GDP則為25,968百萬令吉,以4.2%的比率增長。市內勞動人口有838,400人,服務業佔83%,以金融、保險、地產批發、零售、餐廳、旅館、運輸、通訊、公共服務、政府僱員為主;製造和營造業則佔剩下的17%。由吉隆坡市內設立眾多的本地、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即可觀察到此種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組成。

吉隆坡以成為伊斯蘭的金融中心自許。市內設有越來越多的伊斯蘭金融機構,如世界上最大的伊斯蘭銀行,Al-Rajhi銀行。道瓊公司(Dow Jones & Company)也與吉隆坡證券交易所合作,創立馬來西亞指數股票型基金(ETFs),提升馬來西亞在東南亞的商業金融地位。許多本地和跨國金融、會計和資訊科技公司在吉隆坡設立總部,根據2007年12月的資料,全世界營運規模最大的2000家公司即有14家以吉隆坡為據點。


http://en.wikipedia.org/wiki/Kuala_Lumpur

吉隆坡政治局勢

吉隆坡為馬來西亞國會所在地,國會由眾議院(Dewan Rakyat)及眾議院(Dewan Negarra)兩院組成。眾議院共有222位席次,而吉隆坡佔有其中11席(MPs, Members of Parliament)。傳統上,吉隆坡是個政黨傾向偏好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的城市,國民陣線同時也是1974年來就在馬來西亞長期執政的政黨。然而近年的情勢出現轉變。在2008年眾議院選舉前,國民陣線在吉隆坡選區握有多數的七席,民主行動黨(Democratic Action Party)則得餘下四席。但在大選後,國民陣線只在吉隆坡東部的郊區Setiawangsa保住一個席次,反觀民主行動黨取得五席,人民公正黨(Parti Keadilan Rak)也有四席,泛馬回教黨(Pan-Malaysian Islamic Party)一席。這次選舉也創下在野黨首次在個別選區中取得多數席次的紀錄。

當地的行政系統則由聯邦領土部轄下的吉隆坡市政廳管理。主要行政項目包括公共衛生、城鎮規劃、環境保護、建築物控制、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公共設施維護等,而行政權掌握在市長手中。市長在1970年地方首長選舉廢止後,是由聯邦領土部長指派,以三年為一次任期。目前已經歷經九任市長治理,現任市長是2008年到任的Ahmad Fuad Ismail。


資料來源
http://en.wikipedia.org/wiki/Kuala_Lumpur#Politics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wan_Raky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risan_Nasional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ti_Keadilan_Raky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tiawangsa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mocratic_Action_Party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S_(political_party)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吉隆坡人文區位

吉隆玻(kuala lumpur) ,人口約150多萬。是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

族群 據2000年的統計資料,現在華人約占該地區總人口的42%,為當地主要族裔之一。當中也有廣東人和客家人,但因被強勢語言影響,華裔之間多以華語和粵語交談。

如何區別馬來西亞各民族,說皮膚像雞蛋色的是華人,像茶葉蛋色的是馬來人,像皮蛋色的是印度人,當然像剝殼雞蛋的就是白種人了。馬來語、英語是官方語,華語和印度語使用也很頻繁,華人不僅講英語、馬來語、普通話,還講粵語甚至客家話、閩南話。


華文小學不足,學生人數過於擁擠,一班約有45人,相較於國小(第一語言馬來文)30人和淡小(第一語言淡米爾文,印度族群)26人,多出許多,但華小和淡小數量不增反減,形成文化弱勢。(大馬教育部2002年學校資料)



生育率 大馬國家人口與家庭發展局(LPPKN)主任拿督阿米娜說,針對當局對大馬女性在1995年至2007年的生育率研究顯示,在1995年,每一位女性的生育率是3.4個小孩;而在2000年則降低至2.9個小孩;2007年則減少至2.2個小孩,女性生育率每年都出現下跌的跡象,進而導致國家人口增長率隨著下跌。


馬來西亞的回教女信徒在穿著上限制較少:用頭巾包住頭髮和穿著淡色花布做成的長袍,很有變化。

來源: http://yoyovilla.pixnet.net/album/photo/116422841


當地原住民享有比華人、印度人更多的福利:從生小孩、上學、買房子,到職業優先權,十分受政府照顧。


以下也有馬來西亞的介紹
http://bbs.koreaxin.com/viewthread.php?tid=22602&extra=&page=1&sid=ffkO9w
吉隆坡請見第35帖(35#)


儷蓉

東南亞的城市-吉隆坡

歷史


吉隆坡在1857年建立於鵝麥河(Gombak)與巴生河(Klang)的交匯處;
其馬來語名 (Kuala Lumpur )原意即為泥濘的河口。

西元1859年,兩個中國商人來這裡開了一間小商店,當時的吉隆坡十分的荒涼,只有少數的馬來西亞人在這兒居住。由於這間小店位在交通的要塞,加上和錫礦區十分的接近,所以在錫礦被發現後,這個沒沒無聞的小鎮很快的就繁榮起來。因為錫礦業的發展,吉隆坡在1887年,便成為雪來莪州 (Selangor)的首府。當時,雪蘭莪州皇族-拉查阿都拉(Raja Abdullah)把巴生谷開放於採錫礦者,吸引了大量中國礦工來採錫,之後吉隆坡就從而漸漸地發展起來。1896年吉隆坡成為馬來西亞的首都,此時,吉隆坡已具有大都會的特質了。城市中,馬來人、中國錫礦工人、印度勞工、阿拉伯商人和英國殖民者共同的相處。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吉隆坡於1942年1月11日淪陷日軍手中,長達44個月之久。
1957年,吉隆坡成為剛從英國取得獨立的馬來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首都。
1974年,吉隆坡從雪蘭莪割讓出來成為聯邦直轄區。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金山公主傳說_補充

這個故事有不同版本
我個人滿喜歡電影版本的 (以下轉自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147373.htm )
金山公主即為唐太宗之女這個說法也更為真實

   十五世紀的馬來半島處於封建君主統治時代,馬六甲處於馬來半島的西南部。皈依伊斯蘭教後,統治逐漸達到頂峰。滿者伯夷國的格里詩公主和馬六甲王國的唐古亞將軍一見鍾情,兩人彼此許下珍愛一生的誓言。公主日益思念唐古亞將軍,終於一日瞞著皇兄獨自來到位於馬六甲國境內的金山,期望能與情人再續前緣。恰巧,此時實力強大的迪馬克王國進攻滿者伯夷,軍事上連連得勝。 


  為了抵抗敵軍的進攻,滿者伯夷國國王聽從大臣的進諫,決定把妹妹格里詩公主獻給馬六甲國王蘇丹,以求政治上的庇護蘇丹早已耳聞格里詩公主的美貌與智慧,娶她為王妃正是他夢寐以求的,於是欣然答應了這個請求。但公主的私自出走卻讓滿者伯夷國王大為光火,馬上派人到馬六甲尋找,並出言威脅唐古亞將軍不許再見公主。而為了考驗唐古亞是否忠誠,蘇丹也決定讓他替自己向格里詩公主提親。 

  唐古亞將軍左右為難,一邊是自己摯愛的女人,一邊是自己效忠的國王。但最終,他還是選擇做一個忠臣。公主得知唐古亞將軍的決定後,十分傷心。但為了自己國家的安危,又不好拒絕蘇丹,於是她提出了七個謎語。如果蘇丹能猜到並且辦到的話,格里詩公主就將成為他的王妃。為了抱得美人歸,蘇丹召集全國的賢人能士破解謎語。但得出的答案卻讓他分外吃驚,公主提出了七個十分苛刻的條件。 

  這七個條件都很荒謬,可是以當時蘇丹的財富來看, 是很容易辦到的。惟有第七個條件:蘇丹下不了手取他兒子的血,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公主提出這七個荒謬的條件是代表公主拒絕當他的王妃。蘇丹勃然大怒,對公主下了最嚴厲的詛咒——天明以後,任何看見格里詩公主的人都將七竅流血而死。唐古亞將軍終於看破紅塵,辭官而去。他不顧詛咒,歷經千辛萬苦去金山尋找公主。終於,一對有情人得以再次相見。 
 
另 旅風部落格 http://www.travelpreview.com.my/?action-viewnews-itemid-17 也有另一完整說明
但很可惜這個版本沒有結局
因此也就增加了她的神秘感
讓遊客們前往金山一尋芳蹤

  相傳,金山公主對馬六甲蘇丹提出了刻意刁難的聘金,但最後蘇丹並沒有成功迎娶金山公主,可是這段傳奇,卻一直在民間流傳,為金山添加了濃厚的神秘感。

  坐落在柔佛東甲(Tangkak)的金山,又名禮讓山(Gunung Ledang)或奧菲爾山(Mount. Ophir),一直擁有著這麼一個神奇的傳說,這個傳說就這樣流傳在人們的口中,中學的課本中,甚至化做淒美的電影版本,生生不息地一直延續著。
詭異傳奇添神秘色彩

  故事是由馬六甲蘇丹的諭旨開始。蘇丹渴望尋找一位仙女般的公主為皇后,以特出他的與眾不同。於是他派遣了最優秀的勇士漢都亞、敦瑪瑪、及桑瑟蒂亞,前往金山向金山公主求婚。

  當他們抵達金山時,卻被突發的狂風阻撓,無法前進。漢都亞和其他部屬於是留下,只由敦瑪瑪及兩個部下繼續探進。當敦瑪瑪穿過一個灌木叢林後,來到了山頂,發現了一個絕色花園,當中有四個女人。敦瑪瑪於是將此行的目的告知,希望她們能夠傳達給金山公主。其中一個叫做當拉亞拉尼的女人,在答應傳達訊息後,就消失不見了。

  當天深夜,一個老女人突然顯現,告知敦瑪瑪說公主已經答應了蘇丹的要求,但是也同時提出了苛刻的聘金:七盤蚊子的心、七盤細菌的心、七缸處女的眼淚、七缸檳榔的果汁、一座從馬六甲連接到金山的金橋、以及蘇丹兒子的血。漢都亞知道後,深深覺得不應壓迫人民來實現這些殘酷的諾言,奈何同時也愧對蘇丹,無顏再回馬六甲,因此投江自盡。

  然而,蘇丹為了迎娶公主,不惜狠下心來壓迫人民建造金橋。蘇丹逐漸瘋狂,甚至決定殺害兒子。就在蘇丹即將刺殺親生骨肉的一霎那,公主突然出現在蘇丹的眼前,譴責蘇丹為了私自利益,而壓迫人民、殺害親生孩子,並發誓無法下嫁如此無情無義的人。說完後,公主也從此消失在人間了。

  這個神話或許並不真實,卻如此廣泛流傳。遊客往往抱著好奇的心,往這座奇妙的金山邁進,尋找傳說中的金山公主。也就因此,當地居民還常常聽見遊客遇見金山公主幽靈的故事。



故事還有很多版本
但大致上材料一樣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
那七個條件的意義
和它與現今的關聯
可惜答案不大好找


另外提供一個網頁,除了傳說的極短簡介外
還有相關的照片、旅遊注意事項 (第一篇最後一部份還滿新奇的...)
http://www.moo.cc/cgi-bin/topic.cgi?forum=17&topic=1634
但哎喲喲地都是大陸網站呢...

儷蓉

 

1.外籍新娘(新住民) + 2.影劇

1.
關於期末報告
我覺得這個可以當主題
雖然其他組可能也會選這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公視的「別再叫我外籍新娘」
或是韓劇「黃金新娘」
(很巧的都是越南新娘的故事)
可以去看看或閱讀一下劇情簡介

然後我們學校有位函聘越語教師 陳凰鳳老師
(又是越南耶~)
她有在醫院協助新住民的有趣志工經驗
可以找她訪問一下


2.
戲劇是很貼近人們生活的展現
所以我覺得也可以介紹東南亞的影劇作品
分析它們與台劇、日劇或韓劇...等的異同
了解那裡人們的生活型態、語言、技術發展等
除了消遣之餘還可以看看各國的帥哥美女唷!
XD

但是我想...中字版本應該不太好找到
找不找得到片源也是個問題
(泰劇倒是還好~)



大家可以再多提幾個出來選嘛!!
 
儷蓉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麻六甲宗教文化

馬六甲王朝就是現在馬來西亞文化的基礎,以伊斯蘭教爲國教。蘇丹統治整個王朝(歷任國王都叫蘇丹),由於位於交通要塞(絲綢等商品的要道)之故非常繁榮富庶。
最早的民間信仰是以佛教為主,但自從一世紀印度教傳入後,麻六甲王國亦以印度教來統治,因此也大大影響了原本的佛教勢力。
但在1414年時,拜里迷蘇拉皈依回教,並開始稱自己為沙蘇丹(Isakandar),港口的興盛吸引不少國外商人前來,卻也造成不良影響。

補充:現代麻六甲的簡介:
在現代文化的部份,因為自古以來就位於交通樞紐,麻六甲的文化趨於複雜,並且富含不少特殊的藝術文化,其中以建築特別著名,融合了殖民特色的教堂碉堡與娘惹文化的風格,雖然未必照著古麻六甲風格完整的延續與發展,卻也受到不少影響。
(娘惹文化:文化融合表現在他們的生活各方面。「娘惹」秉承了中國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出嫁前就是一個烹飪能手,而她們平常做的菜就叫「娘惹」。「峇峇娘惹」通常指明清後移居馬來的華人和當地人的下一代。現在有一峇峇娘惹博物館(Baba Nyonya Heritage Museum)來記錄娘惹文化。)
在傳統方面,因為受過葡萄牙人殖民,比例很高的居民信仰天主教,節日上有天主教的禁食期,以水節展開序幕;另外也有錫克教每年在錫克廟(gurdwawa)的聚會和受華人影響的傳統節日,諸多文化典型皆相互影響著。

Malacca王朝著名人物與傳說~

麻六甲王朝的著名人物中,最為重要的莫過於王朝建立者拜里米蘇拉國王。1396年,他原為三佛齊巨港(今蘇門答臘)的王子,因當時室利佛逝被滿者伯夷國攻佔,王子於是由巨港逃至淡馬錫(今新加坡)。根據民間的傳說,拜里米蘇拉途中在一棵樹下休息,他的獵狗將一隻鼠鹿(又名小鼷鹿)逼到絕境。為了自衛,鼠鹿將狗踢進河裡。拜里米蘇拉對鼠鹿的勇氣印象深刻,認為這是一個吉兆,於是決定將他的蘇丹皇朝建在這片神聖的土地上,並且以他靠著休息的馬六甲樹命名這個地方。

麻六甲王朝在明朝時即與中國關係密切。因處於貿易交會處和戰略位置良好,滿剌伽成為回民鄭和的遠航船隊一個重要的前哨基地。1459年,鄭和護送將嫁給蘇丹曼蘇爾沙的漢麗寶公主與五百名隨從到麻六甲。有一說法,其500名隨從與當地人通婚而後定居在支那山(又稱三保山),而他們的後裔女生被稱為「娘惹」(Nyonyas),也是著名點新娘惹糕名稱的由來,而男生即稱為峇峇(Babas)。有關鄭和的故事,「三寶井」也是其中之一。三寶井又稱漢麗寶井,1459年中國的漢麗寶公主下嫁馬六甲的蘇丹時所挖掘,相傳此井即使在旱季時也未曾乾涸。1677年荷蘭人佔據馬六甲後曾將此井建牆圍住以宣示其所有權。現今它則被譽為許願井,傳說投擲銅錢入井的人將會再回到馬六甲。在沒有自來水供應之前,麻六甲全城居民都是飲用這口井的水。

關於麻六甲另一淒美的傳說:相傳金山上住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她在愛人去世後痛不欲生,隱居該處,誓言永不再嫁。馬六甲蘇丹垂涎公主的美貌,派遣特使團,包括蘇丹麾下最驍勇的漢都亞將軍前往金山提親,然而,對愛情堅貞不移的公主不為所動,故意開出下嫁的七項條件為難蘇丹,她要蘇丹送她七盤蚊子心、七盤小蟲心、一桶處女的淚水、一桶干檳榔汁、一碗蘇丹的鮮血及一碗王子的鮮血,同時興建一座金橋及銀橋銜接馬六甲與金山。受美色迷倒的蘇丹答應所有要求。豈料在蘇丹要殺死王子取其鮮血時,公主卻出現,痛斥蘇丹的昏庸與殘暴,備受羞辱的蘇丹大怒,詛咒公主永遠不能離開金山,並限制她不能見任何人。
(金山公主的傳說也在2004年被拍成電影,是大馬首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外國影片的電影。)

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地理位置



麻六甲銜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域,也是亞,非,歐, 大洋洲之間相互往來的海上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有”東方的直布羅陀”之稱.

其為馬來西亞重要的貿易港口,曾有中東、中國及印度的貿易商來此進行貿易.

*麻六甲海峽因沿岸有古城-麻馬六甲而得名,
*麻六甲海峽與印尼的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History/b5/rteachingkits_route_zhenghe.php
從國際戰略的角度來看,麻六甲海峽掌握世界能源流向的關鍵水域。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馬六甲王朝記事

1402-拜里米蘇拉(Parameswara)建立馬六甲王朝(滿剌加蘇丹國)
1404-拜里米蘇拉赴明朝進貢
1405-鄭和船隊停留馬六甲港,七次下西洋中有五度停留於此
1414-拜里米蘇拉和蘇門答臘北部的伊斯蘭國亞齊(Pasai)的公主結婚,
   改名蘇丹伊斯甘達沙(Sultan Iskandar Shah)
1424-拜里米蘇拉死,其子斯里馬哈拉惹(Sri Maharaja)繼位
1446~
1456-首相敦霹靂(Tun Perak)抵禦暹羅入侵
1456~
1477-蘇丹曼蘇爾沙(Sultan Mansur Shah)繼位
1477~1488-阿拉烏丁(Alauddin Riayat Shah)繼位
1511.8.24-葡萄牙阿布奎征服馬六甲
1526-葡萄牙艦隊摧毀最後一位蘇丹-馬末沙(Sultan Mahmud Shah)-的
   基地
1528-馬末蘇丹亡

2010年3月15日 星期一

期末報告主題

我們的Blog設好了呢~
可以開始我們的討論囉!

大家把想做的議題回覆在這裡吧!
: )

可以順便自我介紹一下  X )

來自 歐法一 儷蓉 (小孝)
大家多多指教 ˇ_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