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吉隆坡在1857年建立於鵝麥河(Gombak)與巴生河(Klang)的交匯處;
其馬來語名 (Kuala Lumpur )原意即為泥濘的河口。
西元1859年,兩個中國商人來這裡開了一間小商店,當時的吉隆坡十分的荒涼,只有少數的馬來西亞人在這兒居住。由於這間小店位在交通的要塞,加上和錫礦區十分的接近,所以在錫礦被發現後,這個沒沒無聞的小鎮很快的就繁榮起來。因為錫礦業的發展,吉隆坡在1887年,便成為雪來莪州 (Selangor)的首府。當時,雪蘭莪州皇族-拉查阿都拉(Raja Abdullah)把巴生谷開放於採錫礦者,吸引了大量中國礦工來採錫,之後吉隆坡就從而漸漸地發展起來。1896年吉隆坡成為馬來西亞的首都,此時,吉隆坡已具有大都會的特質了。城市中,馬來人、中國錫礦工人、印度勞工、阿拉伯商人和英國殖民者共同的相處。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吉隆坡於1942年1月11日淪陷日軍手中,長達44個月之久。
1957年,吉隆坡成為剛從英國取得獨立的馬來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首都。
1974年,吉隆坡從雪蘭莪割讓出來成為聯邦直轄區。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中文維基的資料比較死板一點,可以看看英文的網路訊息,進入馬來西亞的政府網站或吉隆坡的網站,會比較有深度一些喔!
回覆刪除楊昊 謹上